中國藍天救援隊第一梯隊在地震廢墟上開展救援。右起第二人為王樹青,右起第四人為朱繼彪。
韋桂峰在土耳其地震救援現場。
(資料圖)
朱繼彪在土耳其地震救援現場。(本文配圖均由桂林藍天救援隊提供)
2月6日,土耳其發生兩次7.8級地震,多地建筑被夷為平地。目前土耳其、敘利亞兩國已有超兩萬人遇難。
為了盡快盡力展開救援,土耳其政府發出了國際援助的請求。
2月7日,中國方面迅速響應,百余名中國藍天救援隊隊員從全國各地星夜集結,登上了從武漢飛往伊斯坦布爾的航班。
在這些民間“藍衣逆行者”中,有4人來自桂林。他們是林克、韋桂峰、王樹青、朱繼彪。除了林克是“80后”,其余3人均為“90后”。最小的是朱繼彪,1997年生,還不滿26歲。
通過網絡,記者連線到了四位桂林藍天救援隊隊員,通過他們的講述,了解到他們參加此次救援的詳情。
□本報記者韋莎妮娜 蘇展
“報名30余人,選拔4人,自費2萬元,萬里冒險”
“土耳其地震救援,誰去?”話音剛落,30多只手齊刷刷舉了起來。
桂林藍天救援隊隊長莫日華知道,這是一次危險的任務,不僅要長途跋涉上萬公里,還要深入余震不斷的災區開展救援。此外,施救者還得自掏腰包,全程負擔自己的路費、生活費,保守估計人均要花費2萬元。
“吃力不討好”“貼錢貼時間”的活兒,竟然還有這么多人搶著去,這在桂林藍天救援隊里已經是常態??紤]到這次要輾轉出國,時間緊、任務重、危險系數大,莫日華和幾位負責人商量,確定了赴土救援人員的三條甄選標準。
“第一條,需要有大型救援的經驗,至少參與過聯合省外救援;第二條,需要接受過建筑物倒塌救援系統培訓;第三條,黨員、退伍軍人優先?!蹦杖A說。
四位隊員脫穎而出。他們分別是林克、韋桂峰、王樹青、朱繼彪。
林克,本職工作是一名幼兒園園長。如果不說,他的同事和學生們可能不會想到,態度和藹可親的林園長,放下教鞭后居然是一位與危險搏斗的“逆行者”。2015年,林克自愿加入藍天救援隊,并參與了多次重要救援行動。林克持有國際認證的繩索救援資格證,同時還是中國紅十字會應急救援講師。
韋桂峰,一名曾在特種部隊服役的退役軍人。他8歲時上少林寺習武,13歲被選入某特種部隊服役,擁有豐富的救援實戰經驗,擅長衛星通訊、營地安置,綜合素質過硬。
朱繼彪、王樹青都是退役軍人。王樹青是隊里的“協調大師”,擅長在短時間內調度各種資源,確保救援高效、迅速、有序。朱繼彪擅長搜救犬訓練。在此次赴土耳其救援中,中國社會救援力量派出4只搜救犬隨行出征。
奉獻、救助、利他,藍天救援隊的隊員們將這幾個關鍵詞作為心頭的信仰?!昂芏嗳瞬焕斫?,甚至有人誤解我們一定很有經濟實力,或者是很有時間。其實不是的,我們都有本職工作,也有家有口。時間是手指縫里擠出來的,錢也是牙縫里省出來的?!绷挚苏f。
與“黃金72小時”賽跑
地震災害的最佳救援時間為72小時,每分每秒都很珍貴。
2月6日,在等待響應的過程中,桂林藍天救援隊已經著手部署前期工作。7日上午10點,4名桂林隊員編入中國藍天救援隊,即將啟程奔赴萬里之外的土耳其。
出境需要護照。疫情發生的三年里,出國的機會不多,多數人的護照都已經過期。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隊員們向桂林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隊提交了護照加急辦理申請。桂林、南寧出入境管理部門獲悉后,特地為他們開通了綠色通道。一場接力由此展開。南寧方面加緊制證送到高鐵站,朱繼彪則立即踏上南下動車組列車前往南寧取護照。
當天21時,4名隊員順利拿到了護照。22時,所有人員整理好行囊,開車奔向武漢。2月8日,經過12小時的自駕,4名隊員抵達武漢天河機場,與來自全國各地的近百名藍天救援隊員匯合。此刻,彼此來自哪里已經不重要了,大家只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國藍天救援隊”。
2月8日20時40分,飛機緩緩滑出跑道。俯視越來越小的萬家燈火,大家感到肩上的責任越來越重。
2月9日,伊斯坦布爾機場。由于時差,隊員們抵達土耳其時當地時間是2月8日凌晨2點40分,沒有想到的一幕出現了:燈火通明的機場里,土耳其當地民眾齊刷刷地等候著。當看到藍天救援隊員們時,他們站起來長時間熱烈鼓掌,并跟著隊員們用漢語高呼:“土耳其,加油!”
韋桂峰眼角一熱,但他無法沉溺在感動中太久。經常參與各種搜救,讓他看到了自然災害下生命之花的脆弱。這種時候任何情緒都是徒勞的,唯有轉化成實際行動——救人、救人、救更多的人。
馬拉蒂亞省馬拉蒂亞市是土耳其地震的重災區之一,距離震中僅38公里,也是中國藍天救援隊的目的地。轉機5小時后,當地時間2月8日8時,隊員們終于抵達了這片廢墟。就在48小時前,這里還是一片肥沃的河谷,萬家燈火,歲月靜好。
來不及休息片刻,隊員們跟著中國駐土耳其大使館工作人員和華人志愿者,迅速找到當地應急署報備領取任務,放下行囊,立即投入到搜救中。
搜救的難度很大。不僅僅是大量坍圮的房屋令人無處下腳,氣溫零下的天氣、語言不通、近百次的余震,都給搜救帶來重重困難。4名桂林隊員均被編入中國藍天救援隊第一梯隊?!拔覀兊闹饕蝿?,就是拿著生命探測儀,在廢墟上尋找生命跡象。只要發現一絲有人生還的可能,馬上通知第二梯隊開展破拆?!蓖鯓淝嗾f。
任何微小的聲音都不放過。但搜索的片區越多,就越令人絕望。比呼救和哀嚎更令人不安的,是一片寂靜。盡管已經來回搜尋過很多次,隊員們甚至將腦袋鉆進了廢墟的孔隙里查看,但仍鮮能發現回應。零下7攝氏度的氣溫將隊員們裸露在外的手和臉凍得沒有知覺,但沒有人說要放棄。
“我們的背后是大國風范”
朱繼彪說,最初抵達馬拉蒂亞時,很多國際救援力量還沒有到達,因此整個地區只有一抹中國紅。土耳其方面也很信任中國救援力量,將整個片區的救援工作交付過來,并全力做好中方的油料補給、餐食供應等后勤工作。
“無論是機場民眾的自發起立鼓掌,還是各國救援力量的空前團結,都時刻鼓舞著我們,讓我們充滿斗志與力量,”韋桂峰感慨地說,桂林藍天救援隊自2014年成立以來,隊員們也曾多次奔赴萬里之外開展國際援助,參與了尼泊爾地震、老撾洪水、菲律賓臺風等各種險重危急的救援行動?!白鳛槠胀ò傩?,我們能夠參與到國際救援中來,所到之處都能聽到‘China,great’這樣的評價,完全是因為我們身后有一個日益強盛的國家。通過救援,我們展現出了一個五千年文明古國的大國擔當與使命,展現出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同舟共濟、生命至上’的大國風范?!?/p>
截至發稿時,“黃金72小時”已經過去。林克、韋桂峰、王樹青、朱繼彪仍堅守在搜救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