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m id="p12zf"><acronym id="p12zf"></acronym></em>
  • <dd id="p12zf"></dd>
      <form id="p12zf"><strike id="p12zf"></strike></form>

      財險2022年現高光時刻 今年還可持續嗎?

      來源:經濟觀察網 發布:2023-02-11 10:13:38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姜鑫 實習記者 杜馬瑞紅 險企2022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披露進入收尾階段,過去一年的經營業績圖譜浮現。

      截至2月9日,已經有73家財險公司交出了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的償付能力答卷。動輒承保虧損的車險業務一改昔日保費增速放緩、賠付高企的狀態,以自身賠付率和成本率的走低掀開了財險市場成績單的另一頁。


      (資料圖片)

      在此帶動下,在第四季度的償付能力報告中,財險市場呈現了與壽險的低迷截然相反的場景:保費利潤比翼雙升,行業(僅包括已披露成績單的非上市險企)利潤同比增長了9成。

      特別是往年在規模效益面前失色的中小財險公司,也在承保利潤上打了一個“翻身仗”。

      “2022年可以說是財險行業的高光時刻了,車險的‘剛性’需求下,保費端不受影響,疫情多地散發,防控政策抑制了出行量,賠付率降低明顯。此外,非車領域的責任險、工程類等保險賠付也有所減少,釋放了利潤,在這樣的基礎上,2023年可能經營壓力會增大?!币晃回旊U公司管理層人士表示。

      資本市場也對此做出了判斷。2022年中國人保(601319)(601319.SH)全年上漲11.06%,高于保險指數全年微跌0.08%的行情,甚至遠超滬深300指數。而在去年12月以來保險行業的一波反彈行情中,中國人保股價開始走弱,在保險指數強勢上漲了7.78%兩個多月時間里,中國人保不漲反跌。

      使得車險業務實現增長的另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是車險綜合改革以來,“降價、增保、提質”的階段性目標基本實現,車均保費影響漸輕,加之新車銷售刺激政策使得車險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不過,在2023年,財險的高光時刻能否延續呢?

      財險保費增速逆轉

      銀保監會披露的2022年保險業保費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保險業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4.7萬億元,按可比口徑,行業匯總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4.58%。

      細化到具體險種,人身險中,壽險、健康險、人身意外傷害險業務分別累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45萬億元、0.71萬億元和49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2%、1.4%和-14.4%。財產保險中,車險保費收入8210億元,占財險公司總保費收入的55.22%,保費規模同比增長5.6%;健康險保費收入1580億元,同比增長14.7%;農業險收入1219億元,同比增長25%;責任險保費收入1148億,同比增速12.7%。

      從公司層面看,2022年全年,財產險公司累計實現原保費收入1.49萬億元,同比增長8.70%;人身險公司累計實現原保費收入3.21萬億元,同比增長2.78%。

      不妨回顧下2021年的保費收入情況,當年保險業累計實現原保費收入4.49萬億元,同比微降0.79%。其中,財產險業務實現原保費收入1.17萬億元,同比下滑2.16%,人身險業務實現原保費收入3.32萬億元,同比下降0.30%。2021年車險業務實現原保費收入7773億元,同比下降5.72%。

      這也意味著,在2021年表現不及壽險的財產保險在2022年實現了“逆風翻盤”。

      利潤高光時刻

      關乎財險行業經營狀況的重要指標綜合成本率和綜合賠付率也在好轉。

      2021年度財險行業綜合賠付率為70.4%,同比增加7.0個百分點;綜合費用率30.4%,同比下降了7.1個百分點;綜合成本率為100.8%,同比下降了0.1個百分點。

      據記者統計,在已經披露2022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的73家財險公司中,48家公司的綜合賠付率在70.4%以下,45家公司綜合成本率在100%以下,19家公司綜合費用率低于30%。73家已披露公司平均綜合賠付率69.23%,一改2019年以來行業綜合賠付率連續3年高走的態勢。

      保費的增長以及賠付的減少,直接推高了2022年財險公司的利潤榜。統計數據顯示,73家非上市財險公司共實現凈利潤77.25億元,同比大增了90%。73家企業中,有54家公司實現盈利,僅19家出現虧損。2021年同期75家非上市險企同期披露的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其所獲得的凈利潤累計僅為43.25億元。

      財險行業成績的取得,與當家險種車險的變化有著莫大的關聯。2021年是車險綜合改革落地的關鍵時期,階段目標下,賠付率上升和費用率下降使得車險成本率進一步上升;加之2021年夏秋季節暴雨頻發,車險賠付高企。

      而2022年在疫情多點散發的常態中,車險迎來喘息。疫情蔓延不改車險保費剛需,封控期間出行量的減少降低了車險賠付率,車險承保利潤率有望明顯改善。刺激汽車消費政策紛至沓來,新車保費進行了筑底。此外,車險綜改“降價、增保、提質”的階段性目標基本實現,監管和市場進一步降低車均保費的動力不足,車險承保利潤回到了多年以來的高光時刻。

      車均保費不一

      2022年9月,銀保監會下發《關于印發實施車險綜合改革指導意見的通知》,開啟車險綜合改革的大序幕。而行至今日,車險綜合改革已經進行了兩年半的時間。

      銀保監會的調查數據顯示,在“降價、增保、提質”的主基調下,大多數車主都能感受到車險產品的確做到了“加量減價”,約89%的車主的保費支出下降了。

      保費下降后,車險保費處在什么水平?2022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73家公司中,54家公司披露了車均保費情況。具體來看,48家公司車均保費在2000元以下,6家公司車均保費超過3000元。其中三井住友、京東安聯財險以及國泰財險的車均保費超過6000元,而富邦財險、華農財險、中煤財險等公司的車均保費規模則不足1000元。

      此前,銀保監會數據曾顯示,車險綜改自2020年9月19日在全國落地實施以來,截至2021年末,消費者車均保費為2761元,較改革前大幅下降21%,87%的消費者保費支出下降。而2022年6月監管披露數據顯示,消費者車均保費為2784元,可見,隨著車險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車均保費也在不斷調整。

      由于對于車均保費披露口徑不一,車均保費也呈現了相差較大的結果。例如摩托車類產品保費偏低,營運車輛保費價格卻偏高;此外,不同地區的消費水平也會因車的不同,對車均保費也會產生影響。

      2023年1月,銀保監會發布《關于擴大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系數浮動范圍等有關事項的通知》,其中提到,進一步擴大財產保險公司定價自主權,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系數浮動范圍擴大為0.5至1.5,并且將在2023年6月1日全面實施。

      給車企更多自主權,也使得車險市場化程度又進一步。不過需要關注的是,隨著疫情管控政策放開,經濟社會生活恢復正軌,車險能否保持2022年態勢并爭取到更多的利潤空間恐怕并不容易。

      關鍵詞:
      相關新聞
      李宗瑞可以看的,午夜网站

    1. <em id="p12zf"><acronym id="p12zf"></acronym></em>
    2. <dd id="p12zf"></dd>
        <form id="p12zf"><strike id="p12zf"></strike></form>